“你们好!你们是来找路蒙佳的吧?”刚到单元门口,就看到一位头发花白身形消瘦的阿姨在门口迎接我们,她是路蒙佳的妈妈,在得知我们要来采访路蒙佳之后,她早早就在外面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路蒙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工作者、“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中国最早的环保NGO自然之友成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2016年当选北京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2018年10月获得第三十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优秀奖。看着这张光鲜亮丽的履历,很难想象这些大部分人难以企及的称号竟然都集中在了一位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的身上。
老天有时会出人意料地和人们开一些玩笑,但是在路蒙佳身上,这个玩笑似乎有些过分了。路蒙佳在两岁多的时候经常摔跤,经医院检查,她患上了非常罕见的“脊髓性肌萎缩症”,这种病症至今没有有效的办法治愈,并且会一直发展伴随终生。从那时起,路蒙佳从能走、能跑,到只能依赖轮椅移动。
由于脊柱的侧弯和病变,路蒙佳的腰上需要常年系着一个带钢板的护腰。在采访的过程中,她身边还要放一个靠垫倚靠着减轻腰部压力。即便如此,路蒙佳也只能坐两三个小时就得躺下休息。
采访路蒙佳现场
路妈妈说:“我闺女是我的榜样,这些一般人受不了,要是没有她自己的乐观,我们也坚持不下来。”也许正是这样的乐观与坚持,成就了今天的路蒙佳。我面前的她,安静,端庄,大方,没有一丝的邋遢和颓废,带给我的是一种温馨和舒适。
从小学到博士,路蒙佳一直都是佼佼者。1992年,路蒙佳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二中,1998年以617分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02年获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04年以专业方向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人大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然而求学之路对于路蒙佳来说却是充满着艰辛和险阻。在了解到这个病没有什么很好的治愈方法之后,路蒙佳的父母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保证路蒙佳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念书。上中学时,路蒙佳的父母靠着一辆小三轮车,每天早晨送女儿去学校,把她在学校安顿好之后才离开去上班。6年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路爸爸路妈妈都会在早自习前就把女儿送到教室,从未间断。路妈妈对我们说:“很多肢残孩子上学很不容易,老待在家里会养成一种比较自卑的心理,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有助于她将来长大能够融入社会。”
确实,身体上的缺憾注定路蒙佳每取得一个微小的成绩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路蒙佳记得自己最后借助双拐行走的那一天,“通往卫生间的走廊有一道高不足十公分的小坎儿,那天我一只脚迈上去了,另一只脚死活也抬不起来,用不上劲儿。陪我去的同学在旁边看我半天,也帮不上忙。当时我就说,今天这腿怎么回事啊?最后试了足足有十分钟,努努力还是过去了,当时腿也软了,身上全是汗,但更多的是心里不断涌上的无助与担忧,从那以后我就完全不能走了。”谈起自己的身体的时候,路蒙佳很平静。“这个病不是突如其来的,渐变的过程中我学会和它相处,它成为了伴随我成长的一位老朋友。”
大学里课时比较长,课间休息次数有限,这无疑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减少上卫生间给同学们带来的麻烦,她一年四季都限制饮水量,午饭不喝汤、不喝粥;为了坚持上完每一节课,她绑上带钢板的特制护腰来支撑她那不堪重负的腰部,每次上一段时间的课都要解下护腰躺下休息一段时间。无论是烈日当头、大雨倾盆,还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她都坚持上课。九年来,进课堂最不方便的她反而没有缺过一堂课,这在同学中传为一个神话。
从2002年起,路蒙佳开始在经济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005年又参加了国家“211”工程子课题《银行经济学》课题组,成为该研究生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本科期间,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撰写的实践报告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实践一等奖。
路蒙佳博士研究生毕业合影
路蒙佳真正深入学习英语是在读研阶段。当时导师建议她要多读国外经济原著,路蒙佳把导师的建议记到心里。她经常抱着几百页的外文书籍仔细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字典把释义标注在页边;对于比较重点的段落,就整段的翻译出来。几年下来之后,路蒙佳的英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为她将来从事的专业翻译工作打下了基础。
上学时,一位老师要求学生要读完一本1000多页的英文原版书。面对这本抱着都困难的厚书,路蒙佳决定把它按章节裁开,一部分一部分地攻读。在她读完找老师交流时,老师看着面前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姑娘惊讶了很久——每届学生都被要求读完这本书,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做到。
在所有翻译工作者的群体中,路蒙佳是一位能把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结合得很好的典范。今年路蒙佳独立翻译的第18本金融译著很快将要问世,针对如何将做好专业翻译这方面,她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我觉得多阅读一些原文的专业书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我觉得以这个作为基础,慢慢去把专业和英文结合起来。”与大部分推荐外语学生多背单词不同,路蒙佳觉得单词是不能孤立的花大把时间和精力去背诵的。“单词要放在一个语境中去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下单词会有不同的含义和生命力。翻译金融领域著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词汇,作为译者来讲,首先去了解语境,了解语境就等于了解历史背景,这时候追根溯源,举一反三,然后才能把最适当的译文呈现给读者。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译者终身都要做的功课。”
在2009年时,路蒙佳获得了全国翻译资格考试的二级笔译证书,这在当时给了她极大的动力。“我接下来还有个小目标,打算再去参加一级笔译的考试,争取一次拿下!”身残志坚的她拥有着超常的积极与求知欲,永远保持着对学习虔诚的热爱。
路蒙佳获得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二级笔译证书
2007年博士毕业以后,路蒙佳开始正式从事专业翻译的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十多个年头。在这期间,路蒙佳一共正式翻译出版金融学著作17本,总字数超过了1000万。
多年来,路蒙佳养成了“铁打不动”的生活作息习惯,“即便是当年高考,我也没有改变过。”路蒙佳告诉我们,每天早晨她准时7点起床,梳洗完毕后吃过早饭,8点钟准时开始工作。“我的上班时间和其他人没有区别,也是八小时工作时间,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晚上的时间我可以随意安排,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放松放松,挺忙碌也挺自在。”
由于她的翻译质量很高,因此国内很多高校把路蒙佳翻译的书籍作为金融专业的参考教材。比如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风险管理精要》一书,已经成为清华大学麦考瑞应用金融硕士项目的指定教材。另外一本名叫《闪电式扩张》的著作,是由领英的创始人Reid Hoffman创作的,此书专门邀请到比尔盖茨来给这本书作序,在全世界范围内很有影响力。通过自己的翻译,路蒙佳把这样一本行业指导经典书籍也带入了国人的视野。
“我觉得能够把这么多优秀的书籍通过自己的翻译介绍到国内,能给我们国家的一些科技企业,尤其是那种初创企业提供一些宝贵的借鉴意义的,对我来说也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路蒙佳的话语间充满了自豪。在2018年第30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的的评选中,路蒙佳凭借自己在翻译领域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优秀奖,我想这也是对她十几年来笔耕不辍的努力一个最好的证明。
路蒙佳的部分译著
路蒙佳回忆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的九年里,粗粗算来,有将近2万人次无声地加入到帮助我的志愿者队伍中。他们中有我的同班同学,有外班外系素不相识的同学,也有志愿者协会的师兄师姐。”
路蒙佳在求学的路上并不顺利,因为她的病情总是带给她很多身体上的不适,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甚至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很辛苦,她总是在想还有那么多比我生活还要困苦的人们,正是因为她这份不屈的执着,社会没有放弃她,家庭没有放弃她,学校也没有放弃她,社会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家庭中她的父亲母亲尽可能多地在生活上帮助她鼓励她,学校也一直的积极努力地为她创造与其他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这一切的一切,路蒙佳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也许正是因为得到了人们给自己带来的温暖,懂得饮水思源的路蒙佳一直不忘通过的力量回报社会。路蒙佳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在父母的支持下资助贫困学生,他们凭借着所学知识,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成为了社会的栋梁。
路蒙佳的妈妈向我们展示被资助贫困学生给路蒙佳的来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活动启动。从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开始,她就登陆官方网站填报了申请。去“鸟巢”看奥运会的观众,在观众服务信息亭里总能看到这位带着甜甜微笑、坐轮椅的志愿者。
“有一次我为一位德国观众解答问题,解答完毕之后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从他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了一面德国的国旗,国旗上面用中文、英文和德文写着‘感谢中国’这几个字,那一刻我觉得特别自豪。作为一个志愿者能够给各国的友人提供帮助,通过自己的讲解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中国,这本身就是国家的一个窗口,一个门面。”
路蒙佳在鸟巢做志愿者
路蒙佳还曾去残联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为和她一样的残障人士去谋求更多的生活便利。从帮助残障儿童入学,到倡导推出无障碍电子地图,她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为这个社会做着无私的贡献。
“虽然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但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像我一样情况的人能够融入社会参与其中的活动。”路蒙佳时刻在用自己的努力践行着回报社会的理想。
采访结束后,路蒙佳带我们参观了自己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书籍,他们都是路蒙佳这些年来努力学习,笑对人生的见证。人生的光泽需要一点点积淀和打磨,成功需要一点点打拼和跋涉,路蒙佳带着她永远的微笑和永恒的努力,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更释放出一种无尽的生命力量。
“保留对生活微笑的权利,这是我享受青春的方式”,路蒙佳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正是这种人格升华后人性的力量,在她的心里播下爱的种子;正是这份乐观与自强,成就了她不凡的青春。
路蒙佳与访谈组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