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辉:翻译行业职称制度改革重要意义和改革主要亮点

2019/11/12 13:24:37来源:CATTI项目管理中心

  一、重要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翻译行业职称改革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激发翻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翻译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翻译人才评价制度,在翻译行业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的翻译人才脱颖而出。

  (二)30年后翻译行业人才评价制度的又一重新定位。上世纪80年代,外交部牵头实施了翻译行业的职称改革,并于1986年印发了《翻译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对调动广大翻译专业人员积极性、提高翻译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翻译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和促进翻译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翻译专业人员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条例》已经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亟需改革和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受人社部委托,中国外文局开展的这次翻译行业职称制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翻译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新形势,对翻译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使翻译行业有“法”可依。《指导意见》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外文局根据中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这也是翻译行业目前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对于规范翻译行业人才评价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人才使用及整个翻译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立了完整的翻译行业人才评价体系。《指导意见》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促进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相衔接等措施,为翻译行业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

  二、主要改革亮点

  (一)坚持服务发展。《指导意见》围绕新时代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对翻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聚焦提升翻译专业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强调扎实开展翻译人才培养与评价工作,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坚持科学公正。《指导意见》指出,翻译行业人才评价要创新机制,丰富方式,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突出评价翻译专业人员的品德、能力和业绩,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充分激发翻译专业人员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为特殊优秀人才开辟职称晋升绿色通道。《指导意见》还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人员职称申报做了明确规定,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受理上述人员的职称申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条件的制约,为人才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三)坚持以用为本。《指导意见》强调要促进翻译专业学位教育、职业资格制度和职称制度相衔接,促进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相衔接,使人才培养、评价与使用相结合,更好促进翻译专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指导意见》还在继续强调翻译资格证书与翻译专业硕士进一步衔接的基础上,提出鼓励高校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的教师参加翻译系列职称评审。

  (四)坚持与时俱进。《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翻译专业人员密切关注翻译行业发展变化,及时学习运用翻译新技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翻译行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翻译专业资格国际互认,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开设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考点,加快翻译行业发展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方正辉: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CATTI译路通

CATTI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