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优秀征文集《译海掬英》由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院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翻译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长周明伟为该书作序,序言如下:
2011年至今,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和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翻译资格考试征文活动。在首届优秀征文结集出版时,受考评中心邀请,我欣然为征文集题写了书名——《译海掬英》,意在将征文中的精品佳作呈现分享给喜爱并从事翻译工作的广大翻译爱好者和从业人员。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是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由中国外文局负责实施与管理的一项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肩负着为国家遴选优秀翻译人才的崇高职责和使命。该考试于2003年推出后,英、法、俄、日、德、西、阿等七个语种的一、二、三级口、笔译以及英语同声传译共43种考试陆续在全国推开,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报考人数已达42万人次,近5.5万人次获得相应证书。该考试为加强我国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规范翻译市场、推进翻译行业管理、促进国家对外开放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外文局考试办、考评中心在精心组织实施翻译资格考试的同时,也特别重视考试相关社会化服务工作。翻译资格考试征文活动的举办,正是这一服务意识的集中体现,它为全国广大翻译考生、翻译工作者、翻译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交流翻译经验、分享翻译体会、探讨翻译问题的平台。该活动也得到了全国MTI院校、社会翻译培训机构、广大翻译考生、翻译工作者、翻译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与前两届征文活动相比,本次征文的来源更广、数量更多、质量更优、受到的关注度也更高。文章既有来自资深翻译家和外交家多年从事翻译实践对翻译人生的回顾和感悟,也有来自翻译教学一线专家教授的授业研究和思考;既有来自优秀翻译考生的考试经验和体会,也有来自翻译爱好者对自己翻译梦的期许和畅想。在收到的715篇征文中,进入网络投票环节后,35篇文章获得网上投票17.6万张,网络浏览量达35万人次。这对进一步在全国营造学习研究翻译的氛围、推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翻译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翻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它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从东汉起到唐朝达到高峰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后的西方社会科学和科技翻译,五四运动后的马列著作翻译,改革开放至今的全方位多门类翻译,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翻译在党和国家大局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要求要“高度重视翻译工作,把翻译作为创新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不断提升翻译整体质量和水平。”这都为国家翻译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当前,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日益增强的新形势下,如何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外阐明中国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使世界更深入地了解、理解、认同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既是新时期翻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翻译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翻译人才评价的制度与体系,翻译资格考试大有可为。
中国外文局作为考试的实施与管理单位,要不断创新考试组织实施方式,切实加强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积极服务社会,科学推动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全面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