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主任闵艺在2020年MTI教指委年会上的发言

2020/12/14 14:27:16来源:CATTI中心

在2020年MTI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上的主旨发言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领导小组成员、考试办主任,全国MTI教指委

委员,中国外文局人事部主任

闵  艺

(2020年12月13日)


尊敬的黄友义主任委员、尊敬的刘帅处长,各位委员、各位专家,还有收看直播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有机会向各位委员,向大家汇报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有关情况,以及考试与MTI教育衔接的有关进展。我今天从5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全国翻译资格考试实施情况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是受人社部委托,由中国外文局负责实施与管理的一项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已纳入国务院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是一项在全国实行的、统一的、面向全社会的翻译专业资格认证,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与认定。


        设立这一考试的目的是为加强翻译行业管理,规范翻译就业市场,促进翻译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使中国翻译行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翻译人才资源。


        翻译资格考试于2003年推出,继此前在全国开设了英、法、日、俄、德、西班牙、阿拉伯7 个语种后,今年,新增了朝/韩语考试,目前,有8个语种、3个级别、共49种考试,加上一级翻译和译审的评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国翻译人才评价体系。截至目前,考试在全国累计报名近140万人次,有超过16.2万人次获得了翻译资格证书。


        翻译资格考试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CATTI官网自2019年8月改版上线后,浏览国家和地区从50个增长到150个,日均活跃用户从几千人次增长到近10万人次。CATTI译路通微博粉丝增长到108万,CATTI译路通微信粉丝突破16万,CATTI中心微信订阅号粉丝超过16万,多次位列微博政务排行榜前三名。

翻译资格证书被国内主流媒体评为全国“含金量较高”的十大证书之一。翻译资格证书已成为评价翻译人才水平的“国家标准”,是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大型翻译公司招聘翻译人员的必备证书,也是热门城市高端人才引进的重要资质,已被纳入北京、上海等城市高端人才引进、户口申请的资格条件,纳入西安、澳门等境内外多个城市的人才补贴计划。


二、翻译资格考试国际化的情况

(一)背景及进展概述

        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在条件成熟的领域探索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结果的国际互认”。由于多方原因,尤其是很多行业国标和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其他行业的资格考试很难在海外设点和实现证书的国际互认。翻译作为国际上通用性较强的行业,比其他行业有着较明显的优势。随着翻译资格考试影响力的不断增大,海外对考试的关注度快速提升,翻译资格考试已具备了实施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


        2019年初,经外文局局务会批准,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开始推进翻译资格考试国际化工作,并于2019年3月成立了开棣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开棣公司”),采用国际通行的市场化方式来开展相关工作。


        2019年12月,俄语翻译资格考试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3个城市顺利开考,600多名当地考生参加了考试,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当地和国内的主流媒体均进行了专题报道。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白俄罗斯前副总理托济克等高度评价翻译资格考试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设点,称,此举是中俄、中白人文领域交流合作的里程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首席翻译娜雪参加考试并顺利通过,今年起兼任白俄罗斯考点的负责人之一。2020年,俄罗斯主动申请开设考点的城市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等俄罗斯全境20多个主要城市。


        2020年,翻译资格考试国际化工作继续稳步推进,虽受疫情影响,但仍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二)2020年翻译资格考试国际化的主要工作

        1.覆盖普通翻译人群,开发市场化考试新体系。现有的翻译资格考试属于专业翻译类考试,含金量高、通过率偏低,很多普通翻译难以企及,尤其是国外的中文翻译人员。为使翻译考试能覆盖普通翻译人群,吸引更多的国际人士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文翻译,开棣公司联合国内外多所高校,自主研发了国际中文通用翻译能力测试,简称CATTI国际版,采用纯市场化方式运营,试点考试将于12月20日,也就是下周日,通过居家网考的方式进行,本次考试只针对外籍人士和中国在海外的留学人员。明年6月的正式考试将在国内外同步开考。虽然因为机位控制和系统试验等因素限制报考,本次试点考试仍有来自55个国家的2300余人报名参加,预计明年放开报考限制后,报名人数可达到2万人,报名国家可接近100个。


        2.疫情防控和考试两不误。2019年,翻译资格考试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开考,在上述两国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在内的多家高校和机构来函愿与我方进行合作开展考试。为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鼓励疫情期间爱好中国文化和翻译事业的人员,通过与上述两国相关机构的反复磋商、演练,在制定了详细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紧急情况应急处理预案后,今年的翻译资格考试于12月20日在两国如期举行。


        3.推进澳门设点。受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中联办邀请,翻译资格考试将于明年在澳门正式开考。葡萄牙语翻译资格考试也将在明年在包括澳门在内的各考区同时开考。近日,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司司长欧阳瑜已宣布翻译考试在澳门设点一事纳入特区政府明年施政重点。这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切实举措,有利于发挥澳门优势,进一步加强澳门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对“一国两制”方针在语言服务领域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4.推进证书国际互认。经过综合考量,我们认为,与澳大利亚翻译资格认证局证书,也就是NAATI证书进行互认,对提升我国翻译资格证书在国际社会和业界的权威性很有帮助,因此,我局自2004年起便开始推进此项工作,开棣公司成立后,加强了对相关工作的推进力度,目前已取得一些突破。


        5.在部分国家推进从业资格考试。在海外推行中文翻译人员的上岗从业资格考试,对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树立中国人才评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方正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就业、教育、资格认证等部门商谈,由我方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中文翻译从业资格考试,作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从事中文翻译工作的上岗资质。


        6.深入推进本土化,建设海外微平台矩阵。利用翻译资格考试国际化的有利契机,推进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我们已入驻twitter、Facebook、youtube、instagram、quora等当前流行的海外微平台传播媒介,打造中外人文交流和外籍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网络矩阵。目前,翻译资格考试相关平台的访问已触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7.新技术赋能,开发全球居家网考系统。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保障考试组织人员和考生的健康安全,开棣公司研发了全球居家网考系统,将在12月的CATTI国际版考试中运用。该系统可实现双机位不间断人脸识别和智能监考、搭建虚拟封闭考场、可在不同考试环境下获取口笔译作答数据,通过区块链非对称加密后,利用专线进行实时传输,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具备上述各项功能的考试系统。


三、推动翻译资格考试与MTI教育衔接

        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职称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紧密结合专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和职业标准,在包括翻译在内的多个领域,逐步建立与职称制度相衔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指出,要“构建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职业发展三维度评价体系”、“突出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注重考察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检验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衔接情况。”翻译行业在这方面是走在前面的,翻译资格证书自2008年起就与翻译硕士教育实现了有效衔接,翻译资格考试被纳入翻译硕士专业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体系,并将学生通过二级考试的情况列入评估学校翻译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引导翻译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点多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社部的肯定,为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转型、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积累了成功经验。可以说,我们MTI教指委功不可没!


        为更好地服务于翻译人才培养与评价工作,根据翻译资格考试与MTI教育衔接的有关规定,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考试与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翻译资格考试服务翻译人才教育,以考促学,以考促研,助力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翻译资格考试与高校共建基地

        考试办和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在考试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自2015年开始与国内高校共建“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基地”。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6所高校共同建立了考试基地,他们是西北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延边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外交学院。


        这些基地大力推进MTI教育与CATTI考试有效衔接,高度重视翻译资格考试工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师生参加考试的举措,积极宣传推广考试,大批师生获得了翻译资格证书,翻译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在全国MTI高校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各基地在其所在地域的影响力和翻译专家资源也对翻译资格考试的相关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为新时代培养和遴选优秀翻译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翻译资格考试还与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广岛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悉尼翻译学院、澳门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在CATTI国际版、教材教辅、课题研究、翻译大赛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合作。通过与高校合作,2020年共编写教材50余种、开发线上课程1200余课时,开展省部级课题合作20余个,翻译大赛参加人数超过20万人。


(二)翻译资格考试与MTI衔接情况

        在有关各方努力下,翻译资格考试在各MTI院校也日益受到重视。许多翻译院校针对考试调整了教学大纲和内容,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参加考试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较为浓厚的考学氛围。截至2019年底,全国MTI考生共有11万多人次报考二级翻译资格考试,其中,报考英语10万多人次、日语5000多人次、俄语2000多人次、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均为几百人次。据统计,考生学历最集中的是大学本科,其次是硕士研究生。


        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充分整合考试资源,积极推进衔接工作。每年邀请全国翻译院校讲师以上的大批教师参与考试阅卷工作,每年组织翻译实践一线的专家到高校举办10余场翻译讲座或学术交流活动。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能组织专家到校参加活动14场,远程配合学院或学生组织翻译学习交流活动超过100场。


        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推进翻译专业教育与翻译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转型、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做出更大贡献。


四、近年来外文局在翻译行业建设方面做的工作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要求外文局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目前外文局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大力完善业务布局,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包括翻译能力在内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外文局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大力推进翻译行业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翻译人才状况调研,提出加强对外传播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外文局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翻译行业规范管理。外文局代管的中国翻译协会是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近年来,中国翻译协会先后制定并出台了《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等国家标准3项,《翻译服务笔译服务要求》《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等行业标准和规范16项,积极通过翻译服务质量标准制定、翻译服务监督、持有翻译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继续教育等,发挥行业管理、规范、监督等作用。此外,外文局作为主管部门每年都办理数项关于翻译行业建设的政协提案,包括翻译立法、行业管理、语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中部分合理建议已经吸纳入翻译行业建设相关文件。


        (二)建立健全翻译人才评价体系。一是牵头实施翻译行业职称制度改革。从1992年起,原国家人事部授权外文局组建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翻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评价,至今每年为国家评价遴选上百名各语种高级翻译人才。2017年,外文局开始牵头实施新一轮全国翻译行业职称制度改革,并于2019年与人社部联合印发了翻译行业唯一的法律性文件《关于深化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从业人员各层次名称、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及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翻译资格考试发展等方面均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指导意见。二是组织实施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刚才我已经进行了重点介绍。三是组织实施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测试。受人社部委托,外文局考试办与人社部考试中心于2017年联合开展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测试课题专项调研论证,提出了完善方案,经人社部批准,原全国职称外语考试更名为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测试,由外文局考试办代表行业主管部门,与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共同负责管理与实施。目前,这项考试已在外文局内部开展试点,效果良好,将适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五、对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翻译行业存在人才储备规模整体不足、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未能很好契合、 MTI教育与翻译资格考试还没有做到很好衔接等问题,针对有关问题,就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不成熟的建议:

        (一)做好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有利于翻译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深化翻译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畅通翻译人才成长通道,通过全国翻译资格考试和翻译职称评审等,鼓励和引导外语人才积极从事翻译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一是加强高校翻译教师队伍建设。更加重视提高教师翻译实践能力,在职称评定上,鼓励翻译专业教师获得翻译系列职称,引导教师提高翻译实践能力。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提高中译外课程比重,更加重视国情教育和综合知识培养。三是提高中译外教材水平,推动国内优秀的外文出版物(书、刊、网产品)进入大学翻译教材,这方面外文局愿意提供更多优秀产品,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四是提升MTI教育的整体水平。深入推进MTI教育与翻译资格考试的衔接,发挥考试在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三)加大对翻译人才的激励。一是提高翻译薪酬水平。要加强翻译薪酬调研,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指导标准,引导翻译报酬回归合理水平。二是提高全社会对翻译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健全人才奖励措施,加大对翻译人才的关注和支持,加强对翻译人才的奖励、激励。推进翻译立法,在法律层面规范行业发展、保障翻译从业人员的权益。三是建立翻译人才津补贴制度,提高人才从业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CATTI译路通

CATTI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