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4日,中国译协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收到来自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陈大为同学的信函。郭晓勇同志为信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献身的精神所感动,为此,专门回信,并通过他寄语全国有志青年,号召大家投身中国翻译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事业。现将郭晓勇同志的回信和陈大为同学的来信全文刊登如下:
陈大为同学:
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从来信中获知你的志愿,颇感欣慰。在略显浮躁的当代青年中,你这种立志为翻译事业献身的精神,诚为可贵。通过你,我们看到了一代青年学子对事业的热情和对社会的责任,看到了未来和希望。翻译事业正需要千百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才能不断发展前进。
翻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能够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文字,深入了解两种文化,需要长期的修炼。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曾经说过,年轻人要想做一名好翻译“没有捷径可循,要耐得住寂寞,要多学习,多实践”。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曾寄语青年人,“要想做好翻译,懂外语,会几个外语单词,拿本字典翻翻是不行的,必须下真功夫,下大功夫”。季、杨两位先生的话,言犹在耳,既是期望,也是鞭策。希望你和像你一样有志于翻译事业的年轻人牢记大师们的教诲,在求索的道路上做好吃苦奉献、默默耕耘的思想准备,打牢自身基础、拓宽知识结构,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对外传播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紧迫。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翻译工作者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担负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对于立志从事翻译工作的广大青年学子们来说,生逢这样的时代,大有可为。希望你们能够积极投身到翻译事业中来,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继续开拓这“精神食粮的航路”,为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祝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新的进步!
郭晓勇
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
2010年3月2日
附:陈大为同学的来信
郭副会长,新年好!
我是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陈大为,我是一名文学翻译爱好者,今年25岁,曾获中国译协第18届韩素音翻译比赛英汉三等奖,第19届、21届韩素音青年翻译赛汉英优秀奖,去年通过了CATTI笔译二级考试,并已通过上海市高级口译证书。
今天是年初四,我现在正在宿舍给您写这封信,窗外传来爆炸声阵阵,此刻,我首先想向您表达我诚挚的新年祝愿,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中国译协新年更进一步。我之所以回学校这么早,是为了准备今年的韩素音青年翻译赛,参加比赛5年来,我对翻译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兴趣,也更加感到了责任重大。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国文化、中国软实力似乎还没有和经济一样受到世界人民足够重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充满敬佩,但对当代中国则仍有怀疑与歧视,我深深感到,作为译者责任重大。
去年,2009年,国学大师季羡林、翻译家杨宪益等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大师们纷纷仙逝,我们只有叹息。去年10月18日,我去北京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10月16日早晨10时,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我见到了季老的邮箱。逝世几乎三个月后,季老的邮箱仍塞得满满,那一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罢您发表于2010年1期《中国翻译》上纪念杨老的文章后,我深受感动。季老、杨老出生在中国动荡的年代,国学底蕴深厚,都有留学背景,都热爱祖国,都经得住寂寞,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更为我们所仰慕的是,季老、杨老又平易近人,率真天然,想到这些,都让我们这些后辈动容。
中国正在崛起,不同于季老、杨老出生的年代,我们这些80后着实幸运,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国运昌盛,更应该吃苦,努力奋斗!这个时代的政治家、企业家、运动员们纷纷在各个行业为共和国争得荣誉,我们这些翻译后辈更应该以此为榜样,勤勉刻苦,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郭会长,我会更加努力翻译,今年我会申请加入译协,七月份还来北京参加译协的翻译师资培训,毕业后我想从事翻译教学,将翻译作为一生的志愿。
这个万家团聚的日子,我读您的文章,很感动,我会在日常生活中以翻译前辈为榜样,扎实努力,大师纷逝,我愿承志!
致
礼!
陈大为
2010年2月17日18:50于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