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考试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截至2013年上半年,共有27万人报名参加考试,有3万多人通过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充分利用新媒体面向社会做好翻译资格考试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生,考评中心领导班子经认真调研,并报考试领导小组和考试办同意,于2012年4月20日开通了“译路通”。目前,“译路通”粉丝已近80万,发布微博1200条,直接收到评论、转发和私信10万余条次。
“译路通”是全国第一个职业资格考试官方微博,也是全国公共外语机构粉丝量最大的微博,先后受到外文局、局考试办、人社部人考中心、外专局培训中心、外交部公共事务办公室等单位和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广大考生、粉丝及有关方面的关注好评,媒体对此也多次予以报道。该微博运行一年来,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思考。
一、“译路通”微博运行实现了“三个结合”:
1、日常规范化运行和开展动态活动相结合。
在“译路通”开通前夕,中心制定了《微博管理办法》,规范了编辑、审校、签发流程,对微博监控、问题回复、危机处理做出明确规定。日常主要发布考试政策、考试动态、翻译新闻、翻译知识、翻译名人等方面信息,与考生进行互动,解答或解决考生提出的问题等。在日常运行的基础上,还策划组织了四次微访谈、微话题、微活动。这些活动很受考生欢迎,去年5月18日举行微访谈,当天粉丝增长就超过万人。有关方面对问题和答案进行分类整理后,在互联网上重新发布,许多考试网站纷纷进行转载,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2、单向发布内容与双向组织互动相结合。
微博作为一个社会化媒体,在发挥它信息发布平台作用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它的社交功能。通过活动参与、话题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积极引导粉丝参与互动。抓住莫言获诺贝尔奖、全国两会外交翻译等重大活动和话题,引导考生进行翻译问题的讨论,特别是有意引导和促进粉丝间的互动交流。根据传播学的“两步理论”,信息经重点人转发后传播效力会更强,从亲属、朋友处获得的信息感到更可信。所以,粉丝的评论、转发已经成为宣传推广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全面权威性报道与突出专家论点相结合。
译路通在对考试信息进行全面报道的同时,特别重视领导观点和专家成果的报道,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考试的权威性。专家的翻译成果如陈明明大使和苏州大学杜教授关于十八大报告的系列翻译解读,庄绎传教授为翻译考试撰写的20篇文章,中心副主任卢敏关于每天新词新句的翻译,都及时编发或转发,这些内容都受到考生的普遍欢迎。
二、“译路通”微博取得的成效
1、扩大了考试的社会影响。微博具有即时、互动、亲和的特点。译路通的开通,开辟了一条考试宣传的“快车道”,搭建了一个宣传考试的“大平台”。发布的信息直接面对80万粉丝,粉丝又进行大量评论转发,形成了强大的翻译考试宣传声势,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考试报》、《外文局报》等先后发表了《翻译资格考试非常热》、《翻译考生的微博情缘》、《翻译考生吐槽》等文章。根据到全国一些大学宣讲调研时了解的情况,学生普遍反映都知道译路通。多数考生已把译路通作为了解翻译资格考试最主要的信息渠道。
2、有效服务了广大考生。除了快速发布考试消息外,译路通还解答考生提出的问题。考生每天都会通过微博私信和评论提出几十个问题,工作人员都给予认真解答。中心要求做到有问必答,即使是一些重复性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因为我们理解“重复回答不是重复劳动”,“传递的不仅是信息还是情感”。许多考生对中心及时解答问题表达了真诚谢意。考生在评论中说:“译路通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翻译资格考试不再神秘。”
3、促进了考试的科学发展。考生通过译路通对考试的组织实施和发展也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对考生的合理化建议,考评中心都尽量予以采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和有关方面反映。去年下半年考生提出延长报名时间的要求后,我们积极与北京上海天津人考中心沟通协调,三省市都延长或增加了补报名时间,仅北京就增加报名人数1500余名。其他四省市下半年报名时间结束过早、个别省份口译考场设备存在问题等都得到了合理解决。
4、提高了员工队伍素质。中心领导要求每天发布五条左右微博,要求具体负责同志根据译路通定位认真策划选题。他们每天坚持关注翻译界动态和相关话题,从中遴选信息,进行编辑整理。经过一年的锻炼,他们的思维视野明显开阔,传播意识技巧明显增强,文字图片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正是有了员工素质的提高,才确保了译路通的有序运行。
三、运行“译路通”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译路通成功运行的保证。
译路通从开通到运行,一直得到局领导、人社部人考中心领导、外专局培训中心领导、局考办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关注和支持。考评中心领导把开通运行译路通列入中心重要议事日程,多次进行专题研究,保证了译路通的健康发展。
2、积极创新是译路通保持活力的根本。
当互联网2.0时代来临后,微博得到迅速发展。在研究微博的传播路径时,美国有两学者将传播形态分为三类:chain、hub和all-channel。微博是all-channel模式,它是多维立体式传播,突破了时间、地域和层级的限制,特别适合面向青年考生的考试宣传。译路通是充分利用微博特点推进考试宣传的一项创新举措,开通后我们继续在选题内容、活动策划等方面不断推进创新,通过创新吸引考生和粉丝的持久关注和参与。
3、考试的权威性是译路通受到关注的关键。
翻译资格考试已推出十年,十年中已有近25万人次参加过考试,准备参加考试的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特别是国家出台政策使这一考试实现“三个衔接”后,考试的权威性进一步确立。译路通开通之前,中心就明确要利用好考试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运行微博,微博的目的和目标非常明确。没有考试的十年积淀和较大的社会影响,译路通就不可能有如此广泛的关注。
4、尊重微博运行规律是译路通走向成功的基础。
微博是一个媒体,而且是一个需求导向型特点非常鲜明的媒体,运行微博必须尊重媒体规律。我们坚持“内容为王”,对每一条微博都进行认真策划、精心遴选,严格把关,通过对粉丝转发评论的分析,不断对微博内容作出调整。另外也根据粉丝刷微博的习惯确定微博发布时间,尽可能做到微博发布时间和阅读高峰时段相吻合,有关同志为此奉献了许多个人休息时间。另外,我们在微博语言、微博互动、微博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译路通”微博尽管运行一年,但成效非常显著。今后,考评中心将紧密跟踪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动态,进一步加大应用力度,及时创新运行手段和模式,为更好地宣传考试、服务考生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