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让中国的美成为世界的美

2017/10/18 9:48:06来源:山东商报

  自《开学第一课》 节目播出后,央视主持人董卿采访许渊冲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让北大学子颇有些不平的是:人们更多点赞董卿的“三跪”,却多少冷落了这位长者的学问。

  初秋的一个周末,北大畅春园的一栋小楼里,记者有缘采访96岁的许老先生。北大30多年,就是在这间陋室,许先生翻译了上百本中英法文经典,成为“诗译英法唯一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摘取翻译界最高奖项——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120部中英法文译著,码成我们身后书架上浩浩荡荡的学术疆域。

  没有什么清规戒律是不能打破的

  记者:很多人说,你在翻译上打破了很多框框,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自己“传情达意”的翻译风格的?

  许渊冲:20世纪英国诗人艾略特说过,一个艺术家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为了更高的价值而做出自我牺牲。我这一生,先是不断超越自我,学习别人,提高自己,最后做到超越前人,攀登高峰。虽然我得了不少奖,但从过去到现在,翻译界对我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争论,只要是不同流派之间的正当学术讨论,我都很欢迎。只要是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我都接纳。但有的人根本不懂翻译,说的都是无稽之谈。我追求鲁迅说的:意美,音美,形美。

  我喜欢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喜剧,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小说,比如朱译的罗米欧和朱丽叶,最后两句“古往今来多少离合悲欢,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几乎可以说是胜过了原文(原文直译:世界上的恋情没有比得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

  记者:据说1999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10位教授,提名您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评委给您回信,称您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您回信说,诺奖一年一个,唐诗宋词流传千年。您是如何有这份底气和自信的?

  许渊冲:诺贝尔奖只说明评委那十几个人喜欢这个作品,我不把这个看得很高。如果读者看了我的书觉得人生更美好,我觉得更有意义。

  贝多芬说得好,“为了更美,没有什么清规戒律是不能打破的”,这是中国译论高于西方译论的一个原因,也是我在翻译中坚持“意美、音美、形美”的原因。我翻译的《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西厢记》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评价为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我翻译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等中外名著,是第一个获得“北极光”奖的亚洲人,我把这个看作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也是对我的翻译方法的肯定。我认为,文学创作是创造美,而文学翻译则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就文学翻译而言,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是高标准。

  让文学翻译成为翻译文学,化真为美

  记者:您说过您做翻译,是要让中国的美成为世界的美。但要让世界领略这份“美”,需要尽量弥合中西方文化的表达差异,如何在翻译中消除文化的差异和隔阂?

  许渊冲:中国诗词往往意在言外,英诗却是言尽意穷。中诗意大于言,英诗意等于言。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以最精确、最优美的方式传递给世界大众,何其难也。所以,要想不比原文差,就要往深处想、往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优势上想。

  比如,唐代李白的《静夜思》,中国人看到又圆又明的月亮,就能想到故乡。外国人没有这种文化背景,他怎么可能明白呢?若是按字翻译成,向上望看到月亮,低下头想到故乡。外国人肯定想中国人写的这到底是啥玩意,这都能叫做诗?我翻译时,把月光比作了水,英文译成“月光明亮如水(a pool of light),沉醉在乡愁中思乡的人(drowned in homesickness)”。用水把月亮和乡愁联系起来,文字上又有英语的优美,他们就理解了。1987年,我的英译《李白诗选一百首》出版,钱钟书先生的评价是,要是李白活到当世,也懂英文,必和许渊冲是知己。

  记者:能不能举例说说,翻译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影响。

  许渊冲:科学研究的是一加一等于二,艺术研究的是一加一大于二。艺术本就意蕴无穷,中国又讲究“文以载道”,古典诗词曲赋中,隐藏着中国文化和哲学。这些方面,外国人未必能够理解,需要我们在翻译时将这种哲学加以呈现。

  我曾翻译过《江雪》 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一定想不到他的这首诗,一千多年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奥巴马提出医保议案时,民主党赞成,共和党反对,反对票超过赞成票。我在美国的儿子将《江雪》译文E-mail给奥巴马总统和一位共和党参议员。这位参议员本来反对医保议案,读完《江雪》之后,非常欣赏老渔翁清高独立的精神,做出了独立于党派之外的选择,改投了赞成票,结果赞成票超出7票。奥巴马专门寄信给我儿子,表达感谢。你看这就是中国古诗的魅力,可以穿越时空,跨越文化。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最关键的就是翻译,翻译正确,打破文化隔阂,能让人看到我们真正好的东西。我还是那个观点,翻译不是只翻译形式,而是要翻译内容;文学翻译要变成翻译文学,因为文学翻译本身就是文学。

  深受钱钟书先生影响

  记者:西南联大是您最美好也最重要的经历。在那里,您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良师和益友,西南联大对您影响最深的是?

  许渊冲:在西南联大,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钱钟书先生。他能化平凡为神奇,往往妙语惊人。比如他写了一篇《偏见》的文章,说“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的娱乐”。静水流深,其味隽永,余音绕梁。

  我一生的理想,就是让文学翻译成为翻译文学,努力化平凡为神奇,化真为美。我知道做到这一点很难,但一个人如果有一百句值得后世记住的句子,也就够了。我现在还是每天工作,翻译莎士比亚,昨晚到3点钟,今天7点就起床。可以说天天和古人打交道,跟莎士比亚打交道,这是超越时空的交流,乐何如哉?




CATTI译路通

CATTI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