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青年说丨外宣翻译(法文):着眼细节、服务大局的“信、达、雅”

2021/12/16 9:40:30来源:CATTI中心

(作者:赵丽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法语一级翻译。曾采访法国总统马克龙、法国前总统奥朗德等,参与翻译多部书籍。)

 

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将中文译成外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方面的翻译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狭义的外宣翻译是指各种政府文件公告、媒体报道、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实用文体的翻译。入职外文局以来,我多年从事外宣翻译一线工作,翻译时事新闻资讯,业余曾翻译《孔子圣迹图》等图书画册。在翻译实践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外宣翻译工作中,既要注重语言细节,又要有大局意识。现将近几年的法语笔译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外宣翻译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信”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曾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在多年的外宣翻译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准确”的重要性,可以说“信”是翻译最重要的准则。时事新闻翻译堪称外宣第一战线,是外国读者、观众了解中国国内重要政治、经济、文化资讯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能够精准明确地表达中文原文意思无比重要。尤其是在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理念的翻译上,经常要在中文理解上颇下一番功夫,追根溯源,争取做到意思领会到位,翻译忠实准确。


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翻译。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他引用过的古典名句,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均有参考价值。但是对翻译来说,却也是极大的考验,如果没有平时深厚的知识储备很难做到轻松自如的翻译。在这类翻译中,个人经验是,务必首先弄懂中文意思,切忌仅凭个人理解或字面意思翻译。往往需要追溯词源,弄清原文意思。之后,如果翻译还有困难,不妨查一下相应的英文表述,然后再根据英文表述查找对应的法文翻译。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到“民心相通”时,他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一般翻成 la compréhension mutuelle des peuples。但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却难到了我。通过追溯词源,我发现这句话化用自《韩非子·说林上》,意思是国与国友好交往关键在于人民友谊是否深厚。其实这样意思已经很明了了,不过为了进一步保证译文的准确和恰当,我又查找了这句话的英文翻译。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也提过这个说法,当时外交部官网给的英文翻译是Friendship between peoples holds the key to building sound state-to-state relations. 在此基础上,我最终选用了以下法文译法:L’amitié entre deux peuples est la clé des relations entre leurs deux États. 经过重重查证之后得出的翻译成果,才更能体现翻译中的“信”字,这样发布出去的译文才能让自己心安。


二、外宣翻译要有“得意忘形”的“达”


由于外宣翻译(法文)的读者多为法国、非洲等法语区国家人民,译文除了要求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外,也要迎合受众阅读习惯。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建议采用编译的手法,尽量使表达简洁明了,避免中文善用的排比、反复强调等手法,根据读者习惯调整句子结构,力求用通顺地道的法语将原文意思传达到读者心中。


例如,我曾经在翻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句时,并没有采用直译的方式,即:Des paroles vides nuisent à la nation, des actions concrètes la font prospérer. 因为这样的句子结构十分中式,不符合法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于是,我在跟法国专家商量后,最终将这句翻成了: Des actions concrètes sont meilleures pour la nation que de vaines paroles. 用一个“meilleures”比较级对比了“实干”和“空谈”哪个更有利于国家。这种直接、不绕弯的方式更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再如,我在翻译《孔子圣迹图》的《治任别归》一则时,对“众弟子皆服心丧,守墓三年,哭奠尽哀,相别而去”一句的处理方式也刻意打破了原文的句子结构和顺序,没有逐字逐词地直译,而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将孔子弟子对其服丧尽孝的过程进行了解释性翻译。译文如下:Ses disciples observèrent tous les rituels funéraires et résidèrent près du tombeau pendant trois ans selon la tradition de piété filiale pour faire le deuil de leur grand professeur. À la fin de la période de deuil, ils lui offrirent un sacrifice et se firent leurs adieux, pleurant de nouveau devant la tombe avant de partir.


为了方便法文读者理解,我采用增译的手法加了selon la tradition de piété filiale,强调“守墓三年”的服丧形式是一种“尽孝传统”,又加了pour faire le deuil de leur grand professeur,进一步强调这是大家出于对大师的尊敬而做出的自发性行为。这些增译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绝大多数法文读者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如果直接译成“众弟子在孔子墓前住了三年”,他们会觉得突兀、奇怪。加一两句解释就可以让读者自然过渡到下面的内容。这一点在我将本书赠予几位法国朋友受到广泛好评后得到了印证,大家纷纷表示书中内容通俗易懂,还将本书介绍给了身边想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此外,用一句À la fin de la période de deuil,将这一长句断为两个部分,制造喘息的机会,让读者读起来更能理解先后顺序,然后将“哭”的动作用一个现代分词“pleurant”表达出来,渲染在墓前哭丧后道别的背景氛围,增强画面感。


三、 外宣翻译要有不“以词害意”的“雅”


“雅”是众多笔译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境界,但是在外宣翻译中却要避免“以词害意”的“雅”。不能因为过于注重词语的选择,陷入附庸风雅的误区,为了一个绝妙的表达,扭曲、夸大或折损了原文的意思。一篇好的译文,应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成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堆砌辞藻,让人惊叹译文之“高雅”。


在外宣翻译中,尤其是中译外时,“达”意比高“雅”重要得多,关键是要达成语义通顺准确的传达,而不能为了炫技,用生僻词去设置沟通的门槛。在中译法时,往往需要将中文的“雅”化为法文的“信达”。因为中文的美往往在于其感性、诗意和意境的悠远,但是法文却更强调理性、务实、清晰和准确。将中文朦胧缥缈的意境用清晰准确的法文表达出来,在我看来就已经达到了法文的“雅”境,是一种让法文读者得到了自己习惯看到的所有语句要素的“入乡随俗”式的“雅”。


如,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在2021年新年视频致辞中的一段翻译,很好地体现了“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贴近语境”的“雅”。原文如下:再过几天就是中国春节,这是中华文化中辞旧迎新、问候亲朋的时刻。过去每年春节前夕,外交部都会同各位使节齐聚一堂,共迎新春,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改为新年的视频慰问。译文:Nous sommes à quelques jours de la Fête du Printemps, moment traditionnel de célébrations et de vœux dans la culture chinoise. Le Ministère chinois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a eu le plaisir de vous inviter à une réception chaque année à la veille du Nouvel An chinois. Cette année, en raison de la COVID-19, nous vous envoyons nos meilleurs vœux en vidéo.译文充分考虑了视频的形式、译文的篇幅和受众对口语的接受度等因素,将“辞旧迎新、问候亲朋”和“齐聚一堂、共迎新春”等四字词语进行了意译,完全脱离传统中式表达的框架束缚,把意群涵义化入地道法语口语句式中,实现了不“以词害意”的“雅”。


四、 结语


黄友义先生曾总结自己多年的外宣翻译实践经验,提出了“外宣三贴近原则”,指出在从事大量的对外宣传翻译工作时,如图书、报纸、期刊等的对外翻译,不仅要遵从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之外,还需熟练掌握“外宣三贴近”,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我们在外宣翻译实践中,除了要对每条词句进行精雕细琢之外,更要顾及外宣大局,在文章、书籍的选择上“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同时在译法上又能“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当前,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希望向国际社会传达自己的声音,世界人民也迫切希望了解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外宣翻译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外宣翻译工作者们应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CATTI译路通

CATTI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