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考生办实事”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2021/12/2 14:07:56来源: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编者按: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和中国外文局团委关于开展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的工作要求,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组织策划“我为考生办实事”实践活动。


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考生在翻译学习、CATTI考试、求职就业、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困惑和需求,更好为广大考生答疑解惑。活动成果将分五期分享给大家,敬请关注!


本期内容为“我为考生办实事”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和中国外文局团委关于开展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的工作要求,中国外文局翻译院组织策划“我为考生办实事”实践活动。


本次调研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此次调研对调研团成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起到积极作用。


调研旨在充分发挥CATTI行业服务职能,不断促进翻译人才培养、评价与应用的考试上中下游开放协同,增强服务CATTI考生、服务国家人才战略、服务外宣大局、服务翻译行业发展的能力,不仅为广大考生答疑解惑,更要为推动新时代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科学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具体工作安排及疫情防控要求,调研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了考生在翻译学习、CATTI考试、求职就业、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困惑和需求,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问卷反馈情况

“我为考生办实事”调研活动共收到396份问卷反馈。


001.png

表1 调研对象所学专业分布情况


反馈中,94.70%的参与者(375人)所学专业为语言类专业,仅有5.30%的参与者(21人)为非语言类,且英语(224人)、日语(36人)、俄语(36人)、西班牙语(21人)、法语(18人)、朝鲜/韩国语(18人)、德语(15人)、阿拉伯语(5人)、葡萄牙语(1人)等9个考试语种均有涉及。


002.png

表2 调研对象年龄分布情况


此次调研参与者年龄多分布在21—25岁间,占比达49.49%;其次为20岁及以下,占比为18.43%;再次为26—30岁,占比为12.63%;31—35岁的参与者占比为11.84%;其余各年龄段的参与者相对较少。



003.png


表3 调研对象职业分布情况


调研中,参与者涉及在校学生、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国企员工、私企员工、学校教师、自由职业者等职业。在校学生的占比最多,达到63.64%;其次为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占比为10.10%;其余各职业的参与者相对较少,占比均不足10%。


004.png

表4 调研对象CATTI考试通过情况


填写问卷的人中,57.58%(228人)参加过CATTI考试。其中,69.74%(159人)通过了CATTI考试。


通过各级别各科目英语CATTI考试的人数最多,为116人,占比为72.96%;通过日语CATTI考试的有13人,占比为8.18%;通过法语CATTI考试的有5人,占比为3.14%;通过俄语CATTI考试的有7人,占比为4.40%;通过德语CATTI考试的有7人,占比为4.40%;通过西班牙语CATTI考试的有3人,占比为1.89%;通过阿拉伯语CATTI考试的有6人,占比为3.77%;通过朝鲜/韩国语CATTI考试的有14人,占比为8.81%;通过葡萄牙语CATTI考试的有2人,占比为1.26%。


由此,调查对象群体主要为语言类专业学习者,年龄跨度大,涉及职业多,且对CATTI考试有一定了解,基本可以反映考生对各语种各级别CATTI考试的需求。


(二)实地走访反馈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反馈,参与者多为21—25岁、通过英语CATTI考试的在校生。因此,为进一步明晰调研中占比最大的群体对考试的需求与建议,同时尽可能兼顾其他调研对象群体,根据北京防疫要求,调研团选择了首都师范大学和外交学院这两所在语言类专业设置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京内高校。


10月13日,调研团赴首都师范大学和外交学院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经过前期与校方的沟通,首都师范大学参与现场座谈的人员为外国语学院各语种的师生代表,共计二十余人;外交学院参与现场座谈的人员为英语系MTI专业和MA专业的师生代表,共计十余人。


调研中,两所高校师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了翻译学习中的困惑,提出了对CATTI的需求和建议,并分享了关于翻译行业现状的看法和对翻译行业未来发展的展望。


二、问题与需求

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中,参与者积极反馈,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建议,内容包含职称评审、考试服务、翻译就业等方面。现将调研中收集的问题与需求汇报如下:


(一)职称评审方面。

在实地调研中,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教师普遍反映其在承担教学研究任务外,亦承担大量翻译工作。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外文局联合发布的《深化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鼓励高校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参加翻译系列职称评审”,然而学校的职称评审政策过于僵化,不允许其参加翻译系列职称评审,影响其从事翻译工作的积极性。


(二)考试服务方面。

一是调研中许多考生反映现有的考试资料不能满足其备考需求。首先是真题解析尤其是一级真题的缺失,可能造成考生在真正考试时由于不熟悉题型而发挥不出个人真实水平。其次是小语种教材教辅以及视频课程的缺乏,使得小语种译者个人翻译水平提升存在一定困难。二是高校教师反映,一些翻译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院校在教学中,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脱钩严重,需要更多优质的、有针对性的备考材料,以更好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三)翻译就业方面。

语言类学生就业困难重重。一是目前语言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教育/培训、贸易、行政/文秘、翻译等几大职业。由于疫情和“双减”政策的实行,语言类专业学生就业难度大幅增加,更加难以找到对口工作。而由于小语种岗位晋升空间较小,上升通道缺乏,且地域限制较强,小语种专业学生就业面临更大困难。二是企业对翻译职业的认可度不高,不重视对翻译人才的长期培养。许多基层翻译工作者工作量大,收入偏低,使其失去对翻译工作的积极性,造成高水平翻译人才的流失。三是如语言类专业学生择业时常因缺少翻译以外的专业支撑而难以在医学、法律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遇到较大阻力,希望推出医学、法律等细分领域的翻译资格考试,使翻译专业学生更具竞争力。


三、对策提议

综合调研情况,为进一步促进翻译人才培养、评价与应用的考试上中下游开放协同,以技术应用和资源融合作为支点推动新时代翻译行业科学健康发展,在未来工作中可以聚焦以下几点发力:


(一)深化协同,建设外语人才信息交互平台。

为更好服务于国内外各类外语人才就业,在中国外文局人事部指导下,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拟开展中国外文界外语人才信息交互平台建设。平台将主要服务于国内各类外语人才或涉外业务人员就业,同时涵盖海外人员来华就业、国内人员赴海外就业、留学、游学、就业培训、猎头服务、翻译中介等业务。目前,平台联合发起高校已超过2000所,大型重点企事业单位超过1000家。


平台将采用“BUC”模式,为个人用户建立外语能力档案,对档案中的资格证书、获奖证书、学习工作经历、能力评价等外语水平资质进行审核和综合评价分类,供高校和用人单位查阅,使高校和用人单位在录取、招聘、选派赴外、引才引智等需考察个人外语水平时,能进行更准确、更精准的综合评价,打破现在“一考定终身”“一试定前程”的误区,促进人才就业,推动外语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二)技术赋能,建立智能翻译实验室。

数据已经被认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基础要素之一,大量级的精细化语料数据和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家是目前翻译行业的稀缺资源。同时,为顺应时代大势,翻译人才培养、评价、使用乃至整个翻译行业建设都需要进行智能化、标准化革新,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提质增效。面对翻译行业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物联网等新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重要应用价值。技术赋能、整合汇能是推动翻译行业科学健康发展、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以切实举措破除障碍,提出建立“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构想。以开源、开放、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初步构建考试管理机构、翻译实践单位、高新技术企业、教学科研机构、各领域高端专家人才等各方参与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和联动体系,充分发挥集成效能,释放数据、专家、人才、智力等优势资源,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术语库、语料库、人才库及中国外文界多语种终身学习平台等“三库一平台”建设,开展翻译行业数据分析、课题研究、标准建设和成果推广等工作。通过技术应用和管理手段共融互通,用技术赋能行业发展、用实践应用推动技术落地与进阶,促进源头技术、大数据和产业生态深度融合,通过科技赋能、行业聚能、延展服务、聚合市场孵化效能,推动新时代翻译行业和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三)整合资源,研发更多教材教辅产品。

针对目前市场上MTI系统性教材以及翻译资格考试教材教辅短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翻译院将整合翻译资格考试推出18年以来的优势资源,综合运用数据分析与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依托新媒体以及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建设特色语料管理系统,研发动态课程及教材教辅相关产品和服务,为考生备考和高校翻译教学提供服务。


(四)健全机制,推出细分领域的翻译资格考试。

目前,翻译院正大力推进翻译行业类考试的调研及实施。依托医学领域、翻译领域、测试学领域等专家,与相关高校联合对医学翻译考试开考可行性、必要性及实践性等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争取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理顺行业考试与翻译考试间等级、层级及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问题,适时启动大纲和样题设计、测试工作,推出医学翻译考试,满足翻译垂直化市场需求。


CATTI译路通

CATTI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