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4日,对于26岁的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记得那几天北京刚刚下完雪,京城的清晨雾蒙蒙的,天空零星还飘洒着些许雪花。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外文局考评中心,就这样开始了至今逾12年的考评中心工作生涯。
口译录音工作艰苦,仍挡不住一颗炙热的心
我来到考评中心的工作主要是接替另外一名负责技术工作的同志,因为他要出国留学,所以在他和我交接完相关工作后便很快离开了中心。我的来中心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口译考试的录音工作,当时局领导的要求是翻译资格考试必须保持零差错,为此我对的考试录音工作格外上心。
当时中心并没有自己的录音棚,每到口译录音工作要租用动物园附近一个单位录音棚。那时候考试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大家对专业录音软件使用还不够熟练,另一方面租用录音棚是按照工作日结算费用的。为了给单位节省租用费用,大家都加班加点的工作,每天录音编辑工作要持续许久,有多次都在晚上10点钟以后才结束,甚至有几次拖到了凌晨12点多,当准备回家的时候才发现租用录音棚的办公楼都锁了大门,大家不得已跳窗户才能出来。
录音棚条件也是极其艰苦,为了保持环境安静,室内没有窗户,温度极高,尤其是在夏天,温度高的让人无法忍受,只要一进入室内,就好似进入了桑拿室,浑身出汗,能在工作间歇期到楼道里站一会,享受一下楼道自然风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记得那几次录完音,我量体重,都能惊奇的发现自己瘦了5斤。
阅卷劳苦,并无怨言
每年阅卷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件难忘的事情,当时还采用纸质阅卷,全国每年报考人数也就是不到五万人,但是这几万人对于当时我们来讲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从考试结束,全国各省份就陆续往中心寄送试卷,每次寄来的试卷能够达到200余箱,每箱都是不少于30斤的纸质试卷。为了能够做到阅卷工作的保密,每次我们都提前一周去北京郊区宾馆对试卷进行编号登记,从最初运送试卷到登分结束通常要近半个月,当时中心工作人员以未婚和未育的年轻同志居多,所以长时间在外大家也没有感觉有什么。
最开始国家给中心拨款不多,本着节约成本,我们自己充当搬家公司的搬运工,每次半月试卷后大家都感到腰酸背痛,要休息多日才能恢复正常。之后随着考试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考生人数的逐渐增多,纸质试卷也越来越多,中心领导体谅大家的辛劳,将搬运试卷的工作交给了搬家公司,我们大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随之而来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为了保证试卷能够安全运送到阅卷现场,需要有人坐在搬家公司运货车的货车厢里,车厢内没有窗户,更没有空调,当时全中心就是我一个年轻的男同志,为了保证试卷安全,我义无反顾坐了进去,冬天的时候还好,虽然没有暖风,多穿点衣服就好了,最怕的就是夏天,车厢内密不透风,夏天的北京气温超过35度很正常,加上北京交通堵塞,汽车开出几米就停一下,有几次我坐在车里感到头晕恶心,真的感觉非常难受。
阅卷工作为了确保保密性,通常会选择北京的郊区,宾馆多建在山上,有一次我坐在搬家公司的车厢内,当搬家公司的车抵达阅卷下榻的宾馆时,在倒车过程中因为车厢内试卷重量太重,导致汽车险些刹不住,而车后就是一个深20余米的峭壁,当时因为货车没有车窗,我并不知道车外发生的险情,当司机发出警告后我才跳下车,和其他几个搬运工一起向前推车,这才让汽车停住。随后我往后一看,汽车离悬崖也就不到1米的距离,顿时我冒了一身冷汗,事后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我命大福大造化大。
阅卷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登分工作,在阅卷老师判完试卷后,我们要在3天内完成这几万考生的登分工作,为了确保登分的准确性,每个考生的分数要录入两次,我们每组2个人,交替录入,这几万考生每人录入两遍分数总录入次数就要接近10万次。为了能早些完成工作,我们每天都加班加点录入分数,经常要工作到夜里11点,有好多次在结束当天工作后,睡觉做梦都是念分。录分的场所条件也是很艰苦,为了确保试卷安全,我们都选择没有窗户的大房间进行,冬天还好,夏天实在受不了,全中心两两组合,再加上从外面借来的保密工作人员共计20多个人挤在一个不到50平米,且没有窗户的房间内,大家都拼命的喊,力争让同组录入分数的同伴能听清楚,保证录入分数准确。大家都曾笑谈,我们工作苦中作乐,这间屋子真相一个吵蛤蟆坑。
重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上班
2012年年初,因为运动过猛,不慎将左腿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在2月14日,我在积水潭医院做了膝关节关节镜手术。谁都懂,伤筋动骨要一百天,但是我们口译录音工作是在3月份开始,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要将录制好的试题交至当时主管口译考务工作的单位--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所以必须在3月底之前完成口译考试录音工作。为了保证口译录音工作能顺利进行,在手术完刚到一个月我就拄着双拐来到了单位,从录音到磁带生成,在近两周的时间里,我自费打车上下班,保证了口译录音工作的进度和零差错。
服务考生,耐心细致
自我来到中心一直在综合处工作,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接听解答考生咨询电话。每到考试报名季和成绩公布阶段,一天甚至要接听上百个电话,在众多考生咨询电话中不乏有一些素质不高的考生。一次因为各地成绩公布时间不统一,导致了北京按时公布了成绩,而东北某个省份当时没有公布。结果一位男士打电话质问我为什么北京按时公布,而他所在的省份没有公布,在咨询的同时,他明显带着情绪,脏字不断,为了能够安抚他的情绪,我细致耐心的对成绩公布政策进行了解答,但他还是不满意,在电话中对我破口大骂,说要我们有地域歧视,还要揍我,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考试证书含金量高,通过的考生真的是优中选优,数量确实有限,这就导致了绝大部分考生无法通过考试。在这些考生中也有部分人不能正视自己的考试成绩,经常有人在电话里质疑判卷公正性,甚至有人来考评中心登门询问,每次我都是耐心为他们进行解答,安抚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不要灰心,继续努力。
自2017年,翻译资格考试被国家纳入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考试的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2018年是考试的第15个年头,考试全年报考人数已达21万人次,累计报名93万人次,获证人数已达 12 万人次。 现在考试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化工作已经极大地改善,当年我们那些吃苦受累的工作很多已经被信息化的手段取代了。看着考试现在的发展我们这些老员工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考试好比是当年刚刚植下的小树,经过15年的灌溉养护现在已经枝繁叶茂,虽然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已经初露端倪。我本人也从当年血气方刚的北京小伙,变成了一个即将走入不惑之年的中年北京大叔,12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作为一个老员工我深深感受到这期间交织着的每个故事,这其中饱含着每个考评人的心酸苦辣。
作为一个考评人,我愿为考试继续努力工作,同时也愿我们考试越办越好,在即将到来的弱冠之年,为社会选拔更多合格的翻译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