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召开智能翻译实验室技术赋能科研工作研讨会。代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王继雨、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王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开棣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婧一、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温建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科凡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玉、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专家贺炜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主持。来自翻译教学、人才测评、技术研发、翻译实践等领域的专家代表及翻译院相关工作人员近30人参加线上线下会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国际传播事业和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翻译院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技术赋能,启动“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建设,是肩负国家之责、响应时代之需的切实举措,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机制。希望通过本次共建合作,双方共同推动新时代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为国际传播事业贡献力量。
会上,翻译院研究处介绍了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技术赋能科研工作推进情况;中科院自动化所宗成庆研究员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权威平台搭建、规范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姜钰介绍了参与智能翻译实验室重点项目的思路以及通过“AI+”开展语料管理、科研及系列产品研发的举措。与会专家围绕智能翻译实验室技术赋能科研工作机制及体系建设,利用翻译院、译协、翻译资格考试“三网融合”推动语料库、术语库、人才库、翻译院官网及中国外文界多语种终身学习平台“三库一网一平台”建设、助力翻译能力整体提升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研讨,并针对通过政产学研联动形成长效机制、孵化系列产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王继雨发表总结讲话,对与会专家的出席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翻译院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与会专家的研讨论证为智能翻译实验室项目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翻译能力建设事关国家意识和国家责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智能翻译实验室要通过建立开源、开放、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人工智能+人工”的创新举措,夯实“三库一网一平台”基础设施,形成开放协同、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内循环”与“外循环”融合发力新格局。要将做好顶层设计与鼓励自主创新相结合、将事业做大和产业做强相结合,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收,以技术应用和资源融合作为支点推动新时代翻译行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应有贡献。
研讨会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中科凡语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共建智能翻译实验室、开展翻译领域技术赋能模式研发合作,并通过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提高产业反哺支持事业的能力,更好服务国际传播工作大局。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召开智能翻译实验室技术赋能科研工作研讨会
专题研讨
线下会场
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