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外交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口笔译测评实践与研究论坛在北京召开。翻译资格考试管理机构负责同志、资深翻译专家、全国高校从事口笔译测评研究的团队和学者、口笔译测试技术研发机构代表近60人参加。中国外文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人事部主任,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领导小组成员兼考试办主任闵艺,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考试办副主任、考评中心代主任王继雨分别为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致辞。中国外交部翻译室原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前驻外大使陈明明,中国外交部翻译室原副主任、翻译资格考试资深专家、前驻外大使任小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宗成庆,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竺博等专家学者为大会作主旨报告。
(论坛现场)
闵艺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强与改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因此,培养、评价、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翻译人才队伍成为题中之要,翻译资格考试与外交学院共同举办本次论坛恰逢其时,一定能够助力口笔译测评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加快我国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谋求更大的发展。
(闵艺主任致辞)
王继雨在闭幕式致辞中强调,CATTI“服务大局、服务行业、服务考生”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翻译资格考试推出18年来,在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提升翻译人才测评科学化水平、推动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内公认的含金量最高、认可度最广的翻译资格认证。目前,CATTI体系建设通过技术赋能正在全面完善四大业务系统——命审题系统、线下机考系统、居家网考系统和网络评卷系统,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行业整合力和科技创新力。
(王继雨主任致辞)
本次论坛分为两个半天进行,设置了包括“翻译资格考试的回顾与展望”“口笔译认证测试中AI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前景”“口笔译测试与评估”“中国外语人才信息交互平台”等议题在内的7个单元共计19场专题发言。
(发言组图)
本次论坛会期虽短,但主题鲜明、议程紧凑、效果显著,第一次为我国口笔译测评实践与研究领域搭建了共建共享平台,并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角度为促进口笔译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献计献策。
(集体合影)
2020年11月,外交学院正式成为第16家“翻译资格考试共建基地”。未来,翻译资格考试将继续发挥考试基地的智力和资源优势,加大开放协同,通过技术赋能、研究聚能和考试国际化需求动能引领,以“考”为媒加快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考评中心徐菡/文、刘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