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从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开设“翻译资格考试人在行动”栏目以来,各方积极响应,踊跃投稿。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由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大二学生叶渔桐为本栏目撰写的文章。
叶渔桐与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翻译小组的其他成员,一同承担“CATTI重点备考词汇”语料库建设翻译工作,致力于为在这段特殊时期备考阿拉伯语翻译资格考试的考生提供服务。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翻译小组“以译抗疫”的行动和实践再次证明,CATTI精神永不褪色!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成为“最美、最有生命力文字”的翻译者!
做“最美、最有生命力文字”的翻译者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翻译小组疫情期间翻译实感
2020年初,荆楚大地突遭新冠病毒袭击,让处在新春喜悦之中的人们猝不及防。这场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当前,虽不能亲自上前线,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心。作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一名阿拉伯语专业大二学生,此刻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学好专业知识,肩负起历史使命。这就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最好方式。
疫情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便,但也带来了很多机会。近日,学校成立了阿拉伯语专业翻译小组,在宋培斌、王少妤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承担了“CATTI重点备考词汇”语料库建设的阿拉伯语翻译工作。第一期备考词汇就是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而整理、翻译的。这是个难得的翻译实践机会,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提升语言翻译能力的平台,也加深了师生感情、同学情谊。在一起探讨的同时,我们不断学习、积累,在实践中收获了乐趣,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翻译的魅力,对参加阿拉伯语翻译资格考试也增添了信心。
图片说明:翻译小组的成员们在认真翻译。
这次的翻译教学实践让同学们耳目一新,但是惊喜的背后,我们又发现了新的挑战。因为刚学习了两年阿语,我们的专业知识有限。词条虽小,任务量却很大。我们需要根据热点词条来查询相关阿语新闻。看新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但是同学们并没有退缩,反而充满了信心。如果遇到一句话不懂,就把它暂停,直到弄懂整句话的意思,再看下一个片段。通常一个五分钟的新闻,我们能看将近一个小时。在翻译的同时,我们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过程漫长,但我们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进步虽小,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路途艰辛,但有CATTI的精神伴我们前行!我们要翻译出“最美、最有生命力文字”!
图片说明:部分阿拉伯语版“CATTI重点备考词汇”翻译成果。
在努力的背后,离不开宋培斌老师和王少妤老师的支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新事物的同时,老师们也同样面临着难题。老师的难题是如何让我们更好地成长。老师经常教育道:“我不仅要求我的学生从一堂课中学到知识,我更注重他们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记忆力和沟通习惯等。这需要在授课时更注重对学生引导的技巧和互动。”的确如此,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比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在以前的翻译课上,不同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带来一些有趣的事。老师告诉我们,只有在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翻译的内容才会生动,才能有灵性,才比较符合实际,而不是按照词意生硬地翻译,那样的文字没有生命力,也没有感染力,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传递出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和说话者的意图。
通过这次翻译实践,我感受到,有很多时候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收获往往并不能让自己满意,甚至与正确的意思背道而驰。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可不必灰心,这是每个正在练习翻译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只要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翻译自然会变得简单轻松。“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听起来很难,但只要我们能够认清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和充实,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最美、最有生命力文字”的翻译者!
加油,CATTI人!
作者: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大二学生叶渔桐
2020年3月27日